【学会新闻】精彩纷呈!2021年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心源性卒中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第二届中国南方心源性卒中防治高峰论坛圆满闭幕

【学会新闻】精彩纷呈!2021年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心源性卒中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第二届中国南方心源性卒中防治高峰论坛圆满闭幕

2021-10-28 09:54:13 浏览:1023

10月23日,由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主办,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心源性卒中专业委员会承办的2021年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心源性卒中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中国南方心源性卒中防治高峰论坛暨SPRING研究阶段小结会在广州顺利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的不同学科的医学专家及同行齐聚羊城参加此次盛会。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本次大会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十月是广州最好的季节,在此我们共聚一堂,共同参加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心源性卒中专业委员会一周年的学术年会。

△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心源性卒中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线下合影

本次年会邀请省内外著名专家进行专题演讲,分享权威医学观点,探讨前沿学术话题,传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交流理念,共同提升临床技术水平、造福广大患者。相信通过本次学习和交流,在分享心源性卒中发展新理念的同时促进建立涵盖神经科、心脏科和超声科的多学科合作平台,加强脑血管病专业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协作互补,开启心源性卒中防治新篇。大会执行主席、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心源性卒中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张曹进教授的开幕致辞给大会拉开了序幕。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副会长陈筱潮教授,广东省心血管中心副主任、广东人民医院南海医院林纯莹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资深主任黄奕高教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胡晖教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尹恝教授,广东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李浩平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慧深教授,广东省广州市三九脑科医院副院长王展航教授。

△ 大会执行主席、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心源性卒中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张曹进教授致开幕式辞

广东省心血管中心副主任、广东人民医院南海医院林纯莹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回顾了学会的成长过程、总结了学会独有的跨学科多学科特色: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心源性卒中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于2020年10月,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艰难情形下发展起来的。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无法开展太多活动,但专委会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如期举办了本次学术年会,广东省人民医院张曹进主任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做了充分的准备。本次年会内容非常丰富,设置了房颤专题讲座和PFO专题论坛,对房颤的临床处理策略、左心耳封堵的临床实践、PFO介入治疗等进行深入探讨。相信大家会通过本次学术论坛受益匪浅。心源性卒中专业委员会是国内少有的跨学科、多学科的委员会,是将神经内科、心内科等各种学科融合在一起的学会,今天我们怀揣共同的目标共聚于此,互相交流经验,把心源性卒中论题研究透,共同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 广东省心血管中心副主任、广东人民医院南海医院、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心源性卒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林纯莹教授开幕式致辞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副会长陈筱潮教授在开幕致辞强调了学术活动是促进学科发展和社会疾病预防方面非常重要的工作。并进一步指出在卒中、冠心病等发病率和致死率高发的背景中,本次心源性卒中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将神经科和卒中、心血管科两个最常见的学科融合在一起,对于共同提高心源性卒中的防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副会长陈筱潮教授做开幕式致辞


 学术交流环节

大会第二部分为学术交流研讨会。首先由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尹恝教授分享了《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分类及心神联盟共防卒中》,回顾了《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019》主要特色和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介绍了南方医院高级卒中建设经验。尹恝教授指出:心源性卒中常见,占全部缺血性卒中的20%?30%。目前心源性卒中的诊断率远低于发病率,且各年龄均可发病,病情急、重且预后较差,因此早期预防是关键。静脉溶栓桥接取栓目前仍是主流,直接取栓在部分中心将是趋势,要注意对于不明原因脑卒中反复找证病因。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尹恝教授分享《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分类及心神联盟共防卒中》

广东人民医院南海医院林纯莹教授与大家交流了《房颤患者心率及心律管理》。心率控制及节律控制是房颤治疗的两大基本策略,符合适应症的房颤患者尽可能首选节律控制,尽量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电复律需根据血流动力学情况、血栓栓塞风险等综合评估,复律前后需注意根据情况评估抗凝治疗的指征与时机。心室率控制一般作为节律控制失败或高龄患者、长时期持续性房颤或永久性房颤患者的替代治疗方案,心室率控制暂无最优化目标心率,根据临床情况决定,首选药物,必要时可考虑房室结消融+起搏器植入术。

△ 广东人民医院南海医院林纯莹教授分享《房颤患者心率及心律管理》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郭军教授与大家分享了《老年房颤患者抗凝策略探讨》并针对老年房颤患者的疾病特点及治疗需求而指出:华法林存在诸多局限,用于老年患者出血风险增高,临床获益有限。NOAC权威指南一致推荐NOAC应作为房颤抗凝治疗优选。房颤是年龄相关性疾病,以老年人居多,且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与高龄密切相关。艾多沙班更适合老年患者,且使高龄和超高龄患者获益显著;不同肾功能患者使用,也有获得良好的净临床获益;轻中度肝功能受损患者使用无需调整剂量;每日1次,极简抗凝,显著增加老年患者依从性,可作为老年房颤患者的抗凝优选。

△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郭军教授分享《老年房颤患者抗凝策略探讨》

阜外医院胡海波教授带来的《左心耳封堵最新进展2021》,首先从探索期、规范期两个阶段回顾了左心耳封堵循证医学发展之路,介绍了WASP-亚裔人群LAAC真实世界结果、PRAGUE-17研究、LAARGR-德国注册研究、Amulet IDE 研究、PINNACLE FLX 研究、美国NCDR研究、LAAO Ш研究和中国RECORD研究等最新询证医学证据。最后指出随着LAAC手术流程不断优化、房颤一站式手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和影像学进展,未来LAAC将取得更长足、更完善的发展。

△ 阜外医院胡海波教授分享《左心耳封堵最新进展2021》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陈建英教授在主题报告《左心耳封堵适应症和患者选择》中指出:房颤治疗面临消融成功率低和终身服药的挑战,抗凝治疗存在高出血风险。2019年中国房颤指南中将左心耳封堵术列为Ⅱa类适应症,左心耳封堵术适应症有“不,不,高”原则,满足不能服用抗凝药、不愿服用抗凝药、高出血风险任一描述均可进行左心耳封堵手术。在左心耳封堵手术适应症和重点关注人群介绍的基础上,针对阵发性房颤患者是否需要封堵及低龄中风患者是否需要封堵等疑问进行了总结。

△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陈建英教授分享《左心耳封堵适应症和患者选择》

 此外,南京市第一医院周陵教授带来的《复杂左心耳封堵的技巧与操作要点》和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刘煜昊教授带来的《左心耳封堵的围术期管理及术后用药》从临床方面介绍了左心耳封堵术的操作技巧及围手术期的管理和用药,干货满满,为临床一线指明了道路;深圳市人民医院袁杰教授讲授的《冠心病合并房颤的临床处理策略及左心耳封堵的临床实践》、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的王琦光教授讲授的《先心病合并房颤的临床处理策略及左心耳封堵的临床实践》和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徐吉?教授讲授的《心衰患者房颤的临床处理策略及左心耳封堵的临床实践》分别从不同的侧重点传授了临床诊治重点和操作规范。整场讲座内容丰富生动,高潮迭起,阵阵掌声响彻会场。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张文琪教授介绍的《PFO与偏头痛:治疗策略与疗效分析》和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的吴婷教授分享的《PFO相关性卒中的神经内科筛查流程及处理要点》分别从心内科及神经内科的角度对心源性卒中这一疾病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同为来自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的钟水生教授分享了《偏头痛的诊疗新进展》;紧接着广东省人民医院的李贺智教授带来的《cTTE诊断肺内分流的临床指导意义》和梁毅仪教授带来的《如何正确解读cTCD检查结果》各自从影像学的不同角度对心脏以及头颅相关疾病进行了标准化的解读,并进一步指出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惠州市第一医院的高汉华教授、江门市中心医院的赖浚兴教授和湖北慧宜医疗集团心血管中心的张宏伟教授分别代表各自的研究分中心向大会分享了对PFO相关综合征的单中心经验总结;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陈晓彬教授和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的张刚成教授最后对PFO介入治疗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对PFO介入诊疗团队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其间黄奕高教授、王慧深教授、刘文辉教授、李泽教授、毕伟教授、谢渡江教授、张成喜教授、区文超教授、任明明教授、石奇松教授、周强教授、唐仕海教授、徐广教授、李元十教授、沈群山教授、李超教授、熊肇军教授等专家进行了精彩的点评,现场讨论热烈,学术气氛浓郁。

 
△ 线上线下学术交流环节剪影

本次会议圆满成功举办离不开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以及国内各兄弟医院的支持与努力,也得到各位委员和社会人士的帮助和关爱。作为以学科交叉、精准治疗为特色的学术交流平台,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心源性卒中专业委员会凝聚了全国多学科、多领域、多技术的专家,用跨学科的视野共同交流、应对疾病挑战,为各临床医疗专科、技诊学科和医疗研究团队搭建了沟通桥梁,聚焦临床应用,致力于提高结构性心脏病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治能力,规范化卵圆孔未闭以及卒中诊治,相信通过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能开拓新理念、新思维,在既有治疗经验的基础上迈出新的探索步伐,用信念点燃希望之火,以实际行动践行护民安康的铮铮誓言。


【随机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