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动态】以“医防融合”为笔,绘就健康中国新图景- 广州“医工企联动”树标杆
前言:“医防融合”是深化医疗改革的核心路径,更是践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理念的生动实践。作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先锋阵地,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于2024年成立肿瘤医防融合专业委员会,致力打通医疗与预防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服务链条从“被动诊疗”向“主动健康”跨越。由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广州市总工会主导,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协同发力,首创“医-工-企联动”健康管理模式,将医防融合的触角延伸至产业一线,数据为证,更显民生温度。
广州探索“医工企联动”守护450万产业工人职业健康当前,广州正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现代服务业强市,450多万产业工人是关键力量。如何保障产业工人职业健康,实现“少生病、好看病、看好病”?近年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广州市总工会以“医防融合”破题,创新构建“医工企联动”健康管理模式,将健康服务送到车间、工地,取得了显著成效。
“少生病”,防治结合关口前移是关键。广州坚持综合管理、精准科普同步发力,推动职业人群卫生服务向“医防融合、健康促进”转变。
“汽车焊接时,如何避免自己受到电焊烟尘的危害?”“噪声岗位怎样保护听力?”在广州广汽传祺工厂的“职业健康小屋”里,广汽安全保卫部员工刘冬明正在向新入职员工详细讲解防护措施。这是广州开展“产业工人职业健康助企行”活动的一环??将晦涩的医学知识转化为“听得懂、用得上”的实用技能。“在广汽工厂建成之前,我们就已经对可能存在的职业病风险进行了评价。随着技术更迭,我们更是生产线改造到哪儿,健康防护的指导就跟到哪儿,我们的协同创新就干到哪儿。”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副院长王致介绍。针对企业生产工艺特点,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市总工会与市职业病防治院、市职业健康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深入广汽车间“把脉问诊”。“例如长期接触噪声工人,我们通过对其连续性健康监测,可以及时发现他的电测听异常结果,当其达到职业禁忌证的条件时,通过采取调离噪声岗位等措施,防止其进一步受到噪声危害,从而保护劳动者的健康。”王致说。据了解,近年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市疾控中心执法人员和技术专家,深入1267家职业病防治基础薄弱的中小微工业企业,通过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和检测、职业病危害隐患排查、超标岗位治理、防护用品配置指导等等方式,帮助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共排查职业卫生风险3200余项次,发出危害治理建议书、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告知书4000余份,安排专项经费为405家纳入重点监测范围和317家确有困难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免费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评价,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超过80%的受帮扶企业在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估中达到乙级以上,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100%。此外,广州市总工会、市卫生健康委还联合印发《广州市产业工人职业健康关键指标监测项目方案》。针对职业病发病例数较多的职业病病种,建立广州市支柱产业劳动者职业健康保护队列,开展为期5年的连续职业健康监护。

“好看病”,要让医疗资源触手可得。广州以“车载门诊+互联网医院”为抓手,推动职业人群医疗服务迈向“分类管理、主动供给”。
在增城区,永宁供电所承担着辖区40万群众、1000余个电力台区的运维重任。“电工队伍里存在慢性病的人群不少,碰上暴雨台风,取药问诊就成了大难题。”永宁供电所副所长黄鹏举说,在一些偏远供电站点,员工存在就诊不及时、用药不规律等问题,恶劣天气等原因导致的交通不便更使常规诊疗难上加难。广州市十二医院组织了多个专科共计20余名医护人员在现场开展义诊,派出DR检查车、钼靶检测车、听力测试车等移动医疗车队与心电图机、B超机等各类便携式设备现场进行问诊及检查,为产业工人群体的慢性病防控提供了更为精准、便捷的诊疗服务。该院党委书记林鲤洁介绍,医院组织专科队伍“送医、送药、送检查”到厂企,产业工人问诊过后,即可接入互联网医院平台,可在线问诊、获取健康咨询和疾病预防指导,实现“人不出工地,家门口就医”。

数字赋能让健康管理“触手可及”。据统计,“三送”将就诊流程从平均7小时,缩短为平均20分钟的“云问诊”,药物配送成本控制在单次省内2元、省外5元。“看好病”,须合理调配医疗资源。广州通过“院内就诊+双向转诊”一站式服务,推动职业人群医疗服务“专科联合、精准协同”。在广州巴士公司的职业健康科普讲座现场,骨科医生刘旭良以“久坐族如何远离颈腰疼痛”为题,用生动的案例为司机们讲解健康保护要点。讲座刚结束,司机张宁(化名)便挤到台前咨询相关问题,并主动添加了刘旭良的微信。两月后,当体检检查出肾结石时,张宁毫不犹豫地拨通了刘旭良的电话。接到求助的刘旭良立即联系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钟伟枫,仅用几分钟便完成转诊对接。“科普先行?精准转诊?全程跟进”的一站式服务,正是广州破题“医防融合”的缩影。在广州市总工会的帮助下,由广州市十二医院根据厂企现实需要所实行的“一企一策”服务,针对团体体检报告中显示的健康画像,“定制”出诊专科、检查项目和高发病种的健康处方、科普讲座,将体检?医疗?健康管理全链条无缝串联。此外,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深入开展“百家机构千名专家进万企业”,累计进入企业16967家、机构377家、学校204家、乡村2241个、社区723个。除院内转诊外,广州市十二医院还打造“枢纽式”双向转诊体系,向上联动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等三甲医院,向下打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企业医疗点。通过组建肿瘤、肝胆外科等重点专科医联体,为产业工人开通多学科会诊、诊疗绿色通道等全流程服务。2024年仅内科就实现基层与三甲医院间双向转诊651人次,其中下转率占比达85%,有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精准下沉。